楼梯间广泛出现在工业和民用建筑里,因为生活实际需要而建造,作为连接上下交通的枢纽。需要楼梯的地方大多都有楼梯间,但少数情况也会不建造,例如室外的钢架楼梯等。楼梯间又有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国家现有建筑法规明确规定各种楼梯间适用何种建筑。
楼梯间尺寸需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和层高来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宽、梯段的长宽和移机平台宽度等。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初步确定踏步宽b和踏步高h。这两者的参考值如下表: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
名 称 | 踏步高/mm | 踏步宽/mm | ||
最大值 | 常用值 | 最小值 | 常用值 | |
住宅 | 175 | 150~175 | 260 | 260~300 |
中小学校 | 150 | 120~150 | 260 | 260~300 |
办公楼 | 160 | 140~160 | 280 | 280~340 |
幼儿园 | 150 | 120~140 | 260 | 260~280 |
疗养院 | 150 | 300 | ||
剧场、会堂 | 160 | 130~150 | 280 | 300~350 |
2、根据楼梯间开间的尺寸来确定梯段宽度B和梯井的宽度。
3、踏步级数n=用层高H/踏步高h,也就是n≈H/h,当n的结果是小数时,则取整数,并调整踏步高h (h≈H/n),用公式b+h=450(mm),或b+2h=600~620(mm),确定踏步宽b。
4、注意梯段的宽度,确定楼梯平台的宽度 。
5、由踏步宽b及每梯段的级数 ,确定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L。
楼梯间设计不仅只是要保证楼梯踏步的高度宽度方便使用,更要考虑安全等问题,比如:
1、在计算确定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形式时也需要考虑安全疏散和防火规范问题。
2、当特定处需将梯段改变方向时,楼梯扶手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3、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4、楼梯上下过道净高需≥2m,梯段净高需≥2.20m。
5、一般楼梯的一侧是倚墙而建,而为了安全,楼梯的另一侧需设扶手。
6、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0m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m。
7、踏步前缘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8、如家里有儿童小孩需经常爬楼梯的话,那么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1、为保证安全,避免上下楼梯时产生错觉,楼梯的所有台阶高度最好一致,如一定需改变,那么第一阶台阶和最后一阶台阶的高差也最好不要超过2cm~3cm。
2、最高一级的楼梯踏步与上方天花板之间应保持至少1.8m的高度,避免产生压迫感。
3、楼梯间的扶手栏杆间的距离最好控制在8cm,避免小孩将头从栏杆间隙中伸出去。
4、楼梯间的扶手高度以85~90cm为宜,一般到腰部位置即可。
5、楼梯间的阶梯高度最好控制在15~18cm,深度以22~27cm为宜,楼梯阶数以15步左右为宜,如过高则需设置楼梯休息平台。
6、为了保证安全,楼梯间的部件应以光滑圆润,无突出尖锐部分为主,家庭有老人家或小孩子的话,楼梯的坡度要平缓,旋转角度不能太大;楼梯踏板要做好防滑措施,如防滑条、防滑垫、防滑凹槽等。
7、楼梯间的灯光要柔和清晰,过暗会影响视觉清晰度,过亮易出现眩光,皆不利用上下楼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