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也叫剔红,其技艺始于汉,唐。 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制漆、制胎、打磨、做里退光等等,过程繁复,用时很长,因此大型雕漆也极其昂贵,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贵胄的陈设品。雕漆是一种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元、明时期传入北京。经雕漆艺人们的辛苦钻研,雕漆技艺逐渐完美成熟,漆器成为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北京雕漆与湖南湘绣、江西景德镇瓷器齐名,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三长”。多年来,雕漆以其独特的工艺,精致华美而不失庄重感的造型受到海内外雕漆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有瓶、罐、盒、盘、茶具、烟具、酒具、挂屏、围屏、墙壁画、立体鸟兽、小件首饰等。近年来,北京雕漆又朝着"工艺美术日用化"的方向发展,陆续创作出一批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如台灯、餐盘、仪器盒、电子钟表壳、雕漆桌面、雕漆绣墩、雕漆衣箱、雕漆柜等。
雕漆的工艺过程相当复杂,非一人所能为,需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刷漆工序最为耗时。一件真正的剔红作品,要刷上厚度15-25毫米的漆才能进行雕刻。一般来说,一毫米厚的漆要刷上十七遍,每次刷的漆都只能在室内阴干,不能烘也不能晒,每天最多只能刷2-3遍。所以一件好的雕漆艺术品的制作周期需要6-8个月,甚至2-3年以上。另据专业人士介绍,雕漆的基本材料——生漆和朱砂也都非常珍贵。一棵漆树五十年才产10公斤的漆,掺和在漆中的红朱砂产量也十分稀少。
由于这种种原因,雕漆作品在市场上身价日增。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款直径只有23厘米的明代雕漆盘就拍得1126万港币,创世界纪录;而2008年央视“鉴宝”栏目中展示的一件70年代的雕漆作品,专家估价也在80万元人民币。
尽管雕漆珍藏回报诱人,但近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用铸模压制出来的树脂商品,实为化工塑胶,也对外冒称“雕漆”,这类商品完全没有珍藏价值,需多加注意。
1.文化价值
天水雕漆技艺在中国漆艺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西北地区汉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是甘肃省手工艺遗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首先,天水雕漆制品的设计大都出资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之手,美观大方。其产品审美性强,集雕刻、镶嵌、髹漆于一身,工艺精湛、设计精美。其次,天水雕漆制品不仅能装点居家增添家居生活的文化氛围、提高生活品味和增加生活情趣,而且是酒店、宾馆等高档场所厅堂墙壁装饰的最佳选择,为其烘托出或富丽堂皇或高贵典雅或清逸洒脱的环境;同时又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和保值增值、代代相传的藏品,她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
2.经济价值
天水雕漆制品闻名于海内外,雕漆制品本身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自建国以来,一段时间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雕漆制作技艺的逐步发展,解决了相当数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其次,天水雕漆制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曾出口到37个国家和地区,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天水雕漆技艺及制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3.历史价值
天水雕漆技艺作为一种汉族传统文化载体,为中国漆艺的发展和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究雕漆制作技艺提供了大量的、详实的佐证;为推动雕漆事业的发展、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雕漆制作,从设计、胎胚、作地、光漆、画印、雕刻、烘烤、磨活、退活、磨铜口、作里抛光、配木座纸盒等,大致需要经过十余道大的工序,每道大工序中,又要经过数十道小的工序。可以说,雕漆作品的制作就相当于一个庞大工程的工期。简单说来,主要有下列工序:
⑴设计工艺
设计是雕漆漆器制作的灵魂,在制作的全过程中,占有指导性的重要地位。整个设计可以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造型设计关乎到器物的外形,是观看时首先注意的;纹样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观看的内容所在;工艺设计主要是在选择材料和制作手段上,必须事先加以规定,加以控制,以期达到预想的艺术目的。因而,设计人才要求具有专门的工艺美术知识,掌握雕漆制作的各种工艺手段,涉猎广泛的艺术生活,占有古今工艺美术的详尽资料,还要尽可能地使设计与制作相统一。
⑵制胎工艺
雕漆漆器胎胚的制作,称为制胎。由于漆是液体,是装饰材料,因而漆器都需要底胎,底胎不仅是雕漆造型的承担者,是设计构思的实体再现,也是髹涂漆料,并在漆层上实行雕刻的基地;又因所用的材料不同,胎胚可分为木胎、金属胎、脱胎、合成胎及其他胎胚。各胎胚的制作是十分复杂的,不再详述,其中北京脱胎雕漆与相当有名的福建脱胎漆器虽在制作工艺上大致相近,但艺术效果上有较大的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胎是重布脱胎,布层多,漆灰厚,重视形体,更重视雕刻艺术,整个脱胎雕漆坚固墩实,古朴庄重,福建脱胎漆器轻巧细薄,更偏重色彩艺术。
⑶作地工艺
雕漆中无论何种胎骨,在髹涂罩漆之前,都必须对胎子表面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这个过程俗称"漆地子"。脱胎的胎骨在制作过程中已自然完成;铜胎则需要经过彻底的清洗、刷漆灰、放入窨室中干燥、再入烤箱烘烤等程序;木胎则首先烘烤,再用涂料涂饰封闭整个木胎,并每髹涂一次漆就进入窨箱一次,待生漆、生桐油干燥后,便调制漆灰,通体涂刷,然后糊布,自然干燥,最后在布面刮刷漆灰。
⑷光漆工艺
也叫髹漆、刷漆、上漆、抹漆等,都是在胎骨上包涂刷抹各种漆。按工艺分,大致可以分为垫光漆、搓漆、顺漆、入窨、修边、整形修锉、压漆等过程;如果按漆色区分,在工艺上还需要增加改地漆、春色;作素漆里时,还有明光漆、退光漆、磨光等工艺。具体说,光漆时,前三遍叫垫光漆,用丝头沾罩漆用力在胎子上揉搓,要搓匀、实、薄;顺好垫光漆后的胎物,要在窨室中干燥;干燥后入烤箱中烘烤干透,然后打磨、擦净,再正式进入光漆阶段;同垫光漆揉搓一样,要求每层光漆不能过厚,且必须每层干透后再涂刷,由于漆层厚度的不一样,需要时间长短也不一,但一般4-5毫米的漆层,就需要光漆70-100层,耗时少则四五个月,多则将近一年;光漆达到厚度后,需要对胎体进行修整,保持胎体原形。整个光漆过程非常关键,工期也较长,且最为辛劳。
⑸画工工艺
这个阶段则是将画稿转印到漆胎上,一般常规办法有三种:一种是在漆胎表面涂抹石黄粉,石黄粉即能借漆层表面的轻微粘性附着在漆胎上,干后又能显现其他颜色;另一种是待漆面在软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干燥些,然后用细砂纸磨去光滑的漆面;第三种是把已经绘制的纸稿直接粘贴在漆胎上。当在漆胎上完成图案后,还需在胎体表面喷涂一层极薄的漆皮液,借以保护已经印刷好的图案在整个雕刻过程中保持清晰完好。待漆皮干燥后,便可转入雕刻。
⑹雕刻工艺
雕刻是全部雕漆工艺中最生动、最精彩、最复杂、最为人叫绝的工艺阶段,也是雕漆工艺品区别与其他工艺品的最重要的标志。按雕刻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刺、起、片、铲、勾、锦纹及甲叶、龙鳞、房座、菊花瓣等过程。
"刺",则是运用刺刀扎进漆层中,扎到接近垫光漆层为止。
"起"又称为剔,古代把雕漆称为剔红、剔黑、剔彩等,就是把雕刻中不需要的部位剔除掉,只留下图案纹样有用的需要的部位。北京雕漆工艺中的起、剔则专指刺刀刺过的部位。经过刺、起后,漆胎出现了简单的高低漆面,然后进行"片"刻。
"片"是运用片刀对锦纹以上的漆层,按图案要求进行雕刻,这是雕刻中的精华,处于雕刻的中心技艺地位,要求明了浮雕艺术的内在关系、层次、高低、深浅、远近、透视等,掌握熟练的刀工刀法。尤其彩漆的片刻,尤要注意不同色漆的深浅层次。现在北京雕漆在雕刻人物时,不仅沿用传统刀法,而且采用现代雕塑的技法,注重人体解剖和形体,显得更为真实、生动,富于时代感,开创了新的意境。
"铲",对于有些景致、物象除用片刀片出层次外,有时很难片出预想的效果,则用带立耳的铲刀来雕刻。
"勾活",是在上述程序完成后,运用勾刀在需要的部位勾刻出纹线、丝脉,还有就是在漆面上直接勾刻图案纹样后,再施填金、填粉。当漆层的凸起部分或纹样部分基本雕刻完毕,即所谓的"锦上添花"中的"花"完成,就可以对"锦"(即漆胎底地部位的各种锦纹)的环境进行深加工、细加工。
"锦",虽然锦纹雕刻的刀具并不复杂,但是由于锦纹工细、规整、种类繁多、大小变化,所以在"交叉对刀剔除法"的基础上,运刀施刀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如此方能雕刻出各种天锦、地锦、水锦以及树叶、龙鳞、房屋、菊花瓣等复杂多变的纹饰。如此细致、复杂的雕刻,一般需要半年乃至一年多的时间,从这方面来说,雕漆艺术可谓是时间的精美艺术。
⑺磨光、抛光、作里工艺
当雕刻完毕后,要达到漆质光泽润滑,则还必须经过烘烤、磨砺、抛光、作里、擦拭、上光等一系列工序,将漆质本身的美感显现出来。
⑻配套工艺
当雕漆成品完成后,则需要与之相应的座、架、盒等配套艺术,从而成为完整的、高贵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