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音响,是指KTV厅堂中用于播放音乐的设备,是KTV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设备。音箱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按音箱的声学结构来分,有密闭箱、倒相箱(又叫低频反射箱)、无源辐射器音箱、传输线音箱之分,它们各自的特点详见相关问箱。倒相箱是市场的主流;从音箱的大小和放置方式来看,有落地箱和书架箱之分,前者体积比较大,一般直接放大地上,有时也在音箱下安装避震用的脚钉。落地箱由于箱体容积大,而且便于使用更大、更多的低音单元,其低频通常比较好,而且输出声压级较高、功率承载能力强,因而适合听音面积较大或者要求较全面的场合使用。书架箱体积较小,通常放在脚架上,特点是摆放灵活,不占空间,不过受箱体容积以及低音单元口径和数量的限制,其低频通常不及落地箱,承载功率和输出声压级也小一些,适合在较小的听音环境中使用;按重放的频带分,有宽窄频带音箱之分,大多数音箱其设计目标都是要覆盖尽量宽的频带,属于宽频带音箱。窄频带音箱最常见的就是随家庭影院而兴起的超低音音箱(低音炮),仅用于还原超低频到低频很窄的一个频段;按有无内置的功率放大器,可分为无源音箱和有源音箱,前者没有内置功放而后者有,大多数家用音箱都是无源的,不过超低音音箱通常为有源式。
音响的摆位方法一直是很多音响发烧友们比较关注的问题。那么KTV专业音响如何摆位呢?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信息。
1、三一七比例法
这种摆位方法是指将KTV包房长度均分为三等分,喇叭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二喇叭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在这里大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 那就是喇叭最好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亦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2、三三一比例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讲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宽度也均分为三等分,喇叭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喇叭可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亦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这种KTV专业音响摆位方法看上去与第一种和大家介绍的有些相同。但是它们有着一定的区别。
3、螺孔摆法
这一种音响的摆位方法是将喇叭摆在房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将两喇叭尽量靠两侧墙(如房间很宽则不需要紧靠侧墙),两喇叭的向内投射角度要 大于45度。聆听位置要在投射角交叉线交点之后约0.5米-1米。
在KTV厅堂装饰工程中,为了与音响系统配合以获得好听的总体声音效果,有必要认真进行厅堂的声学设计和处理。但在当今的装饰工程中人们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以至投巨资装饰完毕的厅堂音响效果却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留下很多遗憾。以下就如何进行厅堂声学设计和处理作一简单论述,与大家探讨。
声音是怎样来的?在一个KTV厅堂内,你听到的声音总是包含有两部分:直达声与反射声。直达声特性:由发声体通过空气中直线距离传达到听众,因而音量最大,到达时间最早。反射声特性:由厅堂四壁、天花、地板(简称厅堂六面)及厅堂内所有摆设物体多次反射的声音组成,延续时间长(因而也称混响声),信息量丰富(多面反射,多次反射),受反射面形状与材质的影响,因而带上了厅堂特有的声音特性,所以,反射声特性也称“厅堂声音特性”或“厅堂混响声特性”.
kvt混响特性
厅堂内的反射声(或混响声)组成了厅堂内声音的重要部份,它约占到人耳实际所听声音的80%的信息量,因而极大地影响到人耳对声音的感受好听或不好听,舒适或难受,呆下去或快离开。
所以几个世纪以来,声学专家就在不断研究:什么样的厅堂好听,怎样设计与控制厅堂六面及厅堂摆设物体的形状和材质才能使声音好听。由于人耳听感的复杂性和厅堂声反射的复杂性,即使在有了高速计算机的今天,也没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课题,恐怕还要研究几个世纪或更长。好在今天我们已有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以及较为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已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ktv混响时间
混响是由反射引起的,所以在仔细研究了声音在厅堂内所有反射面的反射情况后,就能计算出混响时间。这时计算机是极好的帮手。
但这是项复杂的工作,既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反复实践,理论与计算不是万能的。这是所有音乐厅在建设中面的面临的难题,也是专家们最难把握的课题,世界上著名音乐厅成功与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ktv吸声处理
声学专家在多年的科学探索中,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大量实验与测试,发明了多种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用于对低、中、高各频段的声音进行吸声处理,进而对混响时间进行精确控制。
吸声处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采用环保纤维吸音棉/岩棉
2. 采用五合板共振吸声结构
3. 采用聚酯纤维吸声天花板
4. 采用窗帘,木墙裙,木地板,软包,软式家具等自然吸声装饰物 。
总的来讲,低频是较难吸收的,而且要采用专门吸声结构并占用一部份空间。
音色调节
如果对音色处理不好,不但会使声音单调无味,而且会使乐器或者演唱产生严重的失真,因此,千万不可忽视音色处理的重要性。对于男声来说,大多数人的声音比较低沉,缺少高音,为提高演唱的清晰度,一般可对3000Hz左右的频率分量进行适当提升;而女声又多为高音过多而使声音发“尖”,为使声音洪亮,不至于太刺耳,一般可对400Hz左右的频率分量进行适当提升。
掌控混响时间
混响通常决定了余音的长短,对声音的色彩和清晰度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男低音演唱时,可将混响时间调得短一些,以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如果是女高音演唱时可适当延长混响时间,以增加声音的色彩。对于演唱场所来说,如果房间四周墙壁是由木板材料构成的,那么,其本身就有一定混响效果,这时混响时间应调小一些,以免声音模糊不清;反之,如果房间是玻璃结构,或者挂有绒布窗帘等吸声材料,这样的房间缺少混响,应将混响时间调大一些,以免声音发生干涩。还有,现场观众的多寡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观众的服装对声音也有很大的吸收作用。一般说来,调音者可在1-2秒间选择一个感觉适宜的混响时间。
声份量的比例
适当地加大混响声份量比例,有利于模拟自然混响效果,使声音丰满动听,可增加观众与听众的现场立体感。如果混响声太多而直达声份量太少,则会使声音严重失真,就像在浴室、澡堂里听到的声音那样含混不清,即所谓“浴室效应”。因此,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将混响调节旋钮调在中间位置,即直达声份量与混响声份量比例为1:1。这样,声音既不会产生失真,同时亦有一定的混响效果。
音量之间的比例
一首好听的歌曲,就量感分配而言大致应该是伴奏音乐占40%,演唱声音占60%,如果演唱者音色不错,可适当减小一些伴奏音乐的音量,以突出演唱者的歌声;如果演唱者对这首歌曲旋律不很熟悉,容易唱走调、合不上拍,为了掩饰这些缺点,这时可适当加大一些伴奏音量。但在操作中,应注意不要把话筒音量过分调大,以至失去了卡拉OK的气氛;也不要使伴奏音太强,而“淹没”演唱者的歌声。
好伴奏音乐的音调
伴奏音乐是根据原唱者的声调而定调演奏的,它不可能适应每一个演唱者的噪音条件。为了能让伴奏音乐照顾到每一个演唱者的嗓音特性,调音者应对演唱者的声音特性有准确的判断。演唱时,先把音调控制放在中间位置,既不提升,也不下降。一曲开始,如果演唱者合得上调,那就不必去调节它;反之,演唱者如感到低音区唱不下去,或者是高音区跟不上来,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伴奏音调调节到演唱者适应的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