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九正建材网

百科 > 建材百科 > 其它 > 水泥制管机

水泥制管机分类

悬辊式制管机

悬辊机是中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水泥制管机械,在中国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在上个世纪从澳大利亚罗克拉公司引进,经过多次改进和创新,至今仍是中国水泥管生产、制造 、预制设备中的主力军。

悬辊式制管机(通常由悬辊成型机和喂料机组成)是采用悬辊法生产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简称排水管)、三阶段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简称输水管)的成型设备。用这种机组生产的制品密实性好、外观美观、生产效率高、用料省、噪音低,设备简单,工作环境好。

悬辊法生产工艺从1943年在澳大利亚“罗克拉”公司发明以来,目前在美国、英国、德国等近三十个国家采用。在澳大利亚、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水泥制管行业中,不仅在排水管生产中广泛应用,而且在输水管生产中也广泛应用。这些国家可以生产直径φ255-φ3000mm、长度可达5米的各种规格的排水管和输水管。

悬辊式水泥制管机在运转过程中,首先主轴借助空套在主轴上模具两端的滚圈与主轴之间摩擦带动模具一起旋转,其内的物料在离心力与模内壁的摩擦力作用下分布在模具内壁上,物料加到一定数量后管子初步成型,继续加料,管子内壁与辊轴之间压力逐步增加,当物料加到一定量时辊轴对管子内壁的压力与对滚圈的压力相等,再继续加料,使管子的密实程度越来越高,对辊轴的压力大于滚圈对辊轴的压力时,管子的内径变小(滚圈逐步脱离轴的表面),这时管子连同模子的运转是由管子与主轴的摩擦力实现的,加料结束,使模子与管子在高速下运转,管子在辊子压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密实性达到设计要求,管子成型结束,此时管子的内径通常较滚圈小2-3毫米。

水泥制管机

离心式制管机

离心式水泥制管机以沙子、石子、水泥为原料,可生产长度1000-5000mm、内径200-1200mm各种平口、企口、承插口等多种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各项力学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广泛用于高等级要求的深井、市政排水、高速公路等给排水工程,生产效率为4-5节/小时。

与悬辊工艺相比,生产设备只是成型机组的不同,用离心机代替悬辊机,其他设备如起重设备,钢筋骨架成型机,蒸养设施,砼搅拌等均与悬辊工艺相同,为了更节省建设投资,可以建成露天生产线。

离心成型采用一次喂料成型,喂料结束后应括平混凝土,使布料均匀,确保加速离心后内壁光滑平整,喂料速度应以不滑料为准,一般控制在280转/分(电机转速)左右。

与悬辊工艺相比,离心成型后砼密实性较高,钢筋骨架的位置稳定性好,不会发生坍料现象,因此离心结束后可直接进入蒸养坑,其静停时间可适当缩短(露天生产时,应考虑气候温度的影响,对蒸养制度进行适当调整)。

拆承口模板时,三只对称的顶进螺丝必须同时顶进,顶开的缝隙应均匀,直至完全分开。吊上半模时,应将插口端先稍吊起,防止插口拉坏。吊上去半模后,用专用吊具将管子连同插口挡板一同吊出,严禁吊具钩住钢承口起吊。装模时,对称拧紧合缝口螺丝,跑轮圈两端模必须端正、拧紧,以免离心时引起管模跳动或造成管子端面倾斜。

水泥制管机怎样保养

1、制管机生产过程应注意清洁,每次下班前要做好冲洗工作,使各运转部分不能有水泥浆吸附在周围,而影响本机正常运转。

2、调节好上下两皮带轮的间距、保证主电机正常传递功率,即达到悬辊机成型的速度,使水泥管的密实度达到标准要求。

3、各旋转部位要经常加油润滑,使其灵活运转。

4、喂料机电动滚筒距离随时调整,保证输送带涨紧输送作用,确保水泥管成型所需输料量。

5、正确使用,定期检修,才能保证悬辊机组的正常使用。

6、由于基础的沉降度不同,要求用户在使用该机的过程中经常调整悬辊轴和大皮带轮联接的六颗螺栓和传动后的一颗调整螺栓,以保证悬辊轴和传动轴的同轴度。

7、悬辊轴两端与管模挡圈的接触部位,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必然会出现局部磨损,这时必须将磨损部位用507焊条补平加工至需要尺寸方可再用。

8、电动滚筒以及小车行走减速机,使用前一定要加机械油进行润滑,冷却。

水泥制管机

水泥制管机的操作规程

1、开机前首先检查各传动联接部分是否一切正常,然后将定位销取下,把活动门架向外拉开旋转90o,使悬辊轴脱出门架、支架、处于自由状态,待悬辊制管模具由行车吊起套入悬辊轴后关起门架,使悬辊轴支承在套内,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再将水泥制管模具落下,使模具两端挡圈内孔辊压在悬轴上,卸掉钢丝绳 ,移开行车,准备开车。

2、开动调速电机使悬辊轴带动模具空转,正常运转后,再开动输送机开始向承料斗输送料,再通过喂料机输送带送入模具内,经离心力、辊压力、振动力的作用将混凝土逐渐密实成型,成型后将喂料皮带退出模具,最后关闭主电机。

3、用行车将密实成型后模具吊起,使悬辊轴与成型后模具内壁架空,将门架打开,开行车将模具慢慢移出,脱离悬辊轴,放在养护小车上送入窑内蒸养,最后将活动门架恢复原始状态,完成一根砼管全部生产过程。

水泥制管机械生产工艺的编制

1.工艺规程的编制原则

工艺规程的编制的目的就是在尽可能小的消耗情况下,按照相关的生产规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零部件。由于对于工艺规程的编制不仅就要保证相关的生产质量还要保证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对工艺规程进行编制时还应该根据各单位不同的实际情况,结合考虑相关部件的生产要求充分挖掘设备潜力,保证充分的对设备的潜力进行挖掘,使设备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保证生产工艺要求的同时还能保证经济上的合理性。

2.进行工艺规程编制的步骤

2.1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对于工艺规程的编制来讲,零件图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在对有关的工艺规程进行编制时还应该充分的对某种生产工件的结构、特点等进行相关的分析。对零件生产有关的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此来指定相关的工艺规程的编制计划。主要的几个方面概括如下,首先是结构的分析,也就是根据零件的结构、工艺以及结构的特点对零件进行有关的分析,使之尽可能达到相关的设计比较容易制造、使用以及尽可能的使后续的维修也比较容易;其次是对于有关的技术和精度的要求,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零件尺寸的精度和形状的精度等技术要求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合理;最后是对有关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在对零件进行综合的分析后,还应该注意对相关的零件加工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确定,因为这一类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零件加工的表面粗糙程度、精度以及相关的测量与定位,还包括在进行加工的震动变形等问题的关键因素。

水泥制管机图片

2.2 毛坯的确定

对于机械加工而言,其中常用的毛坯主要有以下的几种。包括锻件、型材、焊接件以及有关的铸件。对于机械加工来讲选择合理的毛坯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以及技术贡献,因为这些因素对于材料的消耗、对于工序的数量以及进行机械加工所需要的劳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有关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路线的选择

对于一个零件由粗加工到最后的精加工中所包含的全部工序就是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1)对于有关的定位基准的选择。对于有关的定位基准选择的合理性可以有效的保证加工精度以及加工的顺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定位基准来讲,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对有关的加工位置的准确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于加工方法的合理选择。对于同一个零件来讲,它的表面可以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比方说相关的圆柱孔可以通过包括绞、磨等多种方式进行加工;相关的外圆柱面也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进行加工。当然不同的加工方法是拥有技术经济效果的,所以说对于加工方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仅要保证施工的生产率还要保证满足有关的技术要求乃至于一定的经济要求;

(3)对于有关的工序的集中分散操作。确定工序的数目具有两种不同的原则,一种称为工序的分散,另一种称为工序的集中。所谓的工序的分散就是通过 合理的增加工序数目来简化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内容;相反的,工序的集中就是将一定工序的工作任务集中在一个步骤里进行,从而缩短工作程序。对于工序的分散与集中来讲,他们都各有特点,对于这两者之间的调整必须根据有关生产线的生产特征、零件结构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基础上才能确定。比如说在一些生产数量比较大的工序中,一般采用的多是工序的集中原则,也可以合理的将一定的工序进行分散,进而组织成流水线形式的生产  对于一些比较大型的零部件的生产;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工件的运输以及装卸的困难,这样就可以适当的将有关的工序进行集中;对有些精度要求比较高而且刚度比较差的零部件应该选择的是将有关的生产工序进行分散;

(4)对于有关的热处理工艺的安排。进行相关的热处理能够有效的改善加工金属的性能,相应地减少内应力以及提高部分的力学性能。但是进行热处理还能够导致零件发生的变形,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零件的表面产生诸如氧化在内的诸多缺陷,所以对于工艺路线中的热处理工序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有关的热处理的工艺要求以及具体的目的可以将其分为最终的热处理和预备热处理。所谓的预备热处理主要的包括正火、退火的几个步骤  这些步骤一般都是在进行粗加工之前进行的,相比较而言,最终热处理主要包括渗碳淬火以及渗氦处理等几种,这种工序主要的是安排在进行磨削加工之前和精加工之后;

(5)合理的安排加工顺序。在进行加工之初就应该对基准面进行加工,后续的加工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基准面为基准进行的。也可以说在进行加工时应该首先选择粗基准面作为基准进行加工的基准。后续再选择精基准面作为基准对其他的表面进行加工。相关的顺序安排时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应该先对主要的表面进行加工然后对次要的表面进行加工,还应该坚持先对表面进行粗加工再进行精加工,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还应该同时意对其他相关设备进行合理的安排。

2.4 对于有关的工序余量的确定

相邻的两道工序之间的差就是所谓的工序余量,在对工序余量的确定时应该注意对相关的加工误差进行考虑、对有关的定位基准误差、热处理后的变形以及缺陷等都要进行一定的考虑。对于机械加工的工序来讲,加工余量的确定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工序余量比较少就不能有效的将上道工序所留下的痕迹进行有效的切除,如果工序余量比较大   就会导致下一操作程序的工作量会加大,降低相关的生产效率和所生产加工零部件的质量。如何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工序余量值就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目前最为常用的办法就是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估计法以及另外一种的修正法,前一种方法准确度不够而且只适合批量比较小的生产,相比较而言后一种方法的准确度比较高,应用也更为广泛一些。

水泥制管机

水泥制管机械设备维修

水泥制管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有更多进行技术与材料设备被应用其中,水泥制管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水泥制管机械设备应用现状来看,存在明显的管理不足问题,一般生产单位将重点放在制管质量上,但是忽视了机械设备的管理,检修维护不到位,导致其在放置与使用阶段出现问题,而影响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机械设备作为水泥制管作业实施的重要前提,必须要提高对其维修管理的重视,针对现存问题采取措施将维修措施落实到位,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1. 水泥制管机械设备维修分析

机械设备是水泥制管的主要装备,尤其是现在水泥管生产规模不断加大,大口径水泥管数量不断增多,机械设备已经成为保障生产作业顺利实施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我国水泥管行业的发展,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有更多科技含量高、性能优越的新型设备被应用到生产中。但是受传统思想限制,导致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不完善,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导致大部分机械设备日常检修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运行隐患。并且为保证所有生产作业可以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机械设备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强度运作,这样高负荷运行也会对设备自身性能产生影响,加速构件的磨损,但是因为检修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上升,导致生产作业不能正常进行。为提高水泥管生产综合效率,需要提高对机械设备维修的重视,针对水泥管生产实际情况,确定机械设备维修要点,并编制相应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维修作业可以落实到位,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

2. 水泥制管机械设备维修现状分析

2.1 设备基础维护缺失对于很多生产单位来说,在生产中,只注重眼前利益,未从长远角度分析,导致机械设备存在超负荷运行,而基础维护不到位问题,使得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增大。就我国水泥管生产现状来看,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均将重点放在追求施工进度上,只在乎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忽视了设备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造成完成每天规定项目内容后,没有时间对设备进行日常基础维护检修,这样对于存在的故障隐患不能及时发现,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设备积攒的故障隐患越多,一旦发生故障势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解决,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同时也会造成设备维修成本增加。

2.2 维修机制不完善

现在大部分水泥管生产时,采用的是定人定机制度,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设备,但是缺失了对应的设备维护制度,导致设备维护工作成为一句空谈。维修机制不完善,再加上管理不重视,并没有对相应的维修人员作业任务进行合理划分,缺乏相应的管理约束,导致维护作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各项检修维护工作不到位。而对于操作人员来说,一般在重视机械设备的使用,基本上不会存在主动维修的情况。如果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间相互推诿,而影响工程施工效率。并且,对于水泥制管机械设备来说,维修作业还是采用传统事后维修方式,预防维修意识不足,不能主动去检修发现存在的隐患,只能在发生故障后被动的采取措施处理,造成各项资源的浪费。

2.3 维修技术落后

为满足水泥管生产要求,水泥制管机械设备种类在不断更新,技术含量也不断增加,这样就对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在面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时,更多的是选择用传统维修技术,并不能满足新型设备维修要求。先进的设备对配件质量以及润滑油、燃料、液压油等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采购人员对机械设备运行原理以及要求等信息更新不及时,再加上责任心比较低,购置的配件与油料不能满足设备运行要求,同样也会加速设备的磨损,增大了故障发生概率。

3. 水泥制管机械设备维修优化措施

3.1 建立完善维修机制

为提高水泥制管机械设备维修效率,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维修机制,对施工过程中各项管理与维修作业的实施提供依据,且对维修人员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各项维修作业的有效落实。对于设备维修与操作人员应转变传统理念,要求操作人员在完成日常作业任务后,按照规范对设备进行日常检修,检查是否存在的不正常情况,并做好检修结果记录,作为后期维修的依据。而维修人员需要提高自身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对各类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对存在问题的部分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消除存在的各类隐患,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另外,机械设备维修机制的确定,还需要对传统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将事后维修调整为预防检修,在故障发生前,按照设备大、中、小型维修计划或相应技术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可以正常运行,满足生产作业要求。

3.2 更新设备维修技术

针对机械设备更新问题,在对其维修作业进行分析时,必须要做到维修技术的同时更新。一方面,应积极引进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通过专业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隐患,且可以短时间内确定故障位置与原因,缩短故障检修时间。另一方面,要求维修人员、操作人员以及采购人员及时更新设备相关信息,能够掌握设备运行原理以及对各类油料的要求,避免因人为失误出现运行故障。

3.3 加强设备保养管理

对于水泥制管机械设备来说,对其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同样重要,需要根据水泥管生产要求,编制合理的保养方案,确定保养时间与内容,不仅可以定期更新设备各构件状态,同时还可以在保养过程中消除存在的故障隐患,避免故障发生后浪费更多资源。做好前期保养工作,可以提高机械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并可有效控制故障影响程度,提高施工作业效率。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